西式素食在香港

 

文/我心*甘慈
圖/Life Cafe、SOLAND
版權/蕃茄小屋


作者:以心為姓,賜甘慈為名。遊走粵港兩岸,偶居海外,用最真摯的語言去和大家分享心靈的點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式素食在香港

  今天,素食的風潮由西方蔓延到東方;各種素食機構,各式各樣的宣傳口號:有標榜應該為解放動物權益(猶如上當年林肯解放黑奴般);有打著聯合國號召,用素食去改變全球暖化問題;當然還是不能少的是一波又一波爆出來的畜牧業幕後的真相,更多營養家和自然療法醫生公開表明立場支持素食。浪潮自90年代末爆發起來到現在,竟然沒有絲毫冷卻的跡象反而越來越趨向火紅。

  以前,很少人留意到保護環境。但現在,隨著覺醒的人越來越多,綠色商機應運而生。

  市民紛紛開始改變飲食模式和消費習慣,儘管不能完全放棄食肉,但也開始加入每週一素的行列,然後慢慢變成每兩素;而且非常神奇,這個數量是一定會增加!以前每個月必須去買五件衣服一個包包,現在減少到只需要兩件;以前每次出門購物都一定會用店鋪提供的膠袋,但現在都喜歡提自備購物袋;以前只在乎用效果好的化妝品,現在會特別留意到底有沒有經過動物實驗的品牌,甚至改用純素有機的慈悲產品;本來消費主義的毒癮一旦染上,欲望會越滾越多,然後越不能自拔;但隨著綠色的覺醒是由心而發,把名利物質的真相都徹底看透,真正回歸自然的本源。

  素食消費群體的遞增,必然會激發素食菜單的需求。2009年英國前甲殼蟲樂隊(The Beetles)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發出了“無肉星期一(Meat Free Monday)”的倡議,號召人們支持素食。儘管很多人不能馬上變成一名素食主義者,但鑒於大家都在週末過渡進食,所以在週一吃素是最容易辦得到且對身體和地球都非常有幫助。

  保羅•麥卡尼的倡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回應。開辦素食餐廳當然是對推廣素食最大的支援,不過一般的餐廳也可以通過變通的辦法來回應,比如每到週一就只供應/多供應素食(或當天在黑板上寫著“週一,請吃素——今天的XX菜非常美味”之類的標識語),不管最終有多少客人願意點素食菜品,但起碼起到宣傳的作用。

西式素食在香港
  香港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這裡既有古老東方文明的積澱與魅力,又有西方新思潮的湧動。香港的飲食也是如此,這裡既有東方風味的中餐、日本料理、印度餐,又有西方簡約風格的西餐。而素食這塊,因為有西方人將不同經營理念的西式素食引入,讓素食在香港呈現多元的發展。西方人吃素以健康、動物權、環保、心靈提升為主因,連帶經營理念也與東方人不同,也因此為香港的素食注入一股新的活泉。

  基本上西式素食在香港的經營主要可歸納成三個面向:概念餐廳、自然簡樸與環保有機。

概念餐廳
  什麼是概念餐廳?概念是指經營者背後的信念動力,這些看似非常形而上學的東西在這個覺醒時代卻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信念代表了事物發展的因,而行動代表著事情發展的果。俗語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僅僅單從商業利益角度上出發,便只會退化到以賺取盡可能多利潤的商業運作中。但若有正面信念,以環保和為人們提供多一種健康的食品選擇等出發點,並落實展示在經營方針中,這個就是對“概念”的推廣。

  每一間在香港的西式素食餐館都有一個核心的價值概念。

有機健康、悠閒簡樸
  以位於中環的Life Caf 為例,“若想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is world)。”就是他們推廣素食核心價值概念。

  Life Cafe是南丫島的書蟲餐廳 Book worm 的孿生姊妹。20世紀90年代初,一名黎巴嫩籍素食者Bobsy意識到環保和素食對地球的重要性,就在在南丫島開了一家餐廳,這就是書蟲餐廳。書蟲餐廳的黑板上寫著許許多多警世語錄,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印度聖雄甘地的“若想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is world)。”這句話也是LIFE CAFE的理念,他們以有機健康素食、悠閒簡樸的環保格調迅速崛起,從離島南丫延伸至中環。

  在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的主流意識,基本上只關注股市的起跌和回歸政策,不要說素食主義,就連“環保”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都沒人知道,也沒人關注。在一個毫無環保意識的時代開一家名為“環保有機”素食餐廳(而且菜品價格不菲),難免會讓人詫異。但Life Cafe的Bobsy 逆勢而為,依靠不斷搞慈善活動為綠色機構或動物保護組織籌款。在做善事的過程中也能把素食與環保的理念一同推銷,慢慢積累起了人氣,為以後進駐中環打下來紮實的根基。

  Life Cafe的菜品是以西方人的習慣做安排,分為有特大份早餐、午餐、下午茶時間和晚餐四個時段。飲品也有不少選擇,有草本茶、咖啡、鮮榨果汁和各類有機酒等。他們的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分量充足而且品質極高,就連素食漢堡裡面的素肉、中東沙拉裡面的素肉丸也自家製作。一般的餐廳賣的是半成品薯條,Life Cafe賣的自家薯棍/豆腐條;口味非常獨特。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們無論在外賣的包裝上,還是餐用紙巾都是用環保再生沒有經過漂染的紙製品,甚至連洗手液也是天然的;這些細節都能感受到餐廳所推崇的環保理念和精神。

  但其實來Life Cafe用餐的客人,都不是素人。他們認為,要推廣素食,如果僅僅從“素食者“入手,那麼定位客源會很窄的,應該從環保意識著手,鼓勵他們每週一素,就容易多了。

引領風潮的生機飲食
  生機飲食可說是香港西式素食的另一個主流。很多人錯誤以為吃生的就只能像猴子猩猩大笨象或賓尼兔一樣,從泥巴裡挖出一根蘿蔔然後直接放到嘴裡,毫無美感情調和優雅可言,只能在平民家將就,絕不能登進高雅場所。

  其實,生機飲食自從80年代由東方傳進西方之後,經歷了30年的進化,在許多廚師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獨立新穎的飲食文化,甚至已在美國德國等較推崇素食主意的國家開起了純素生機飲食餐廳。

  以生機飲食為主要訴求的SOLAND也是一家概念餐廳,但是個迷你版。客戶群主要是針對在中環附近上下班的OL。

  真正健康的定義是什麼?依照生機飲食的法則,就是儘量吃天然沒有被加工過的食品。所以在這個愛追求刺激的色欲都市中,堅持用不煎不炸的製作方式,除去無素肉無半成品外,還堅持無蛋無奶無五辛,連霜淇淋也一手由自己一起製作!而且價格也堅持走大眾路線,菜式也根據香港素食學會指引的五色蔬菜飲食法來設計,若沒有吃素的朋友一聽,估計會非常好奇到底煮出什麼味道。

  SOLAND的創辦人CHRIS是一位對推廣綠色生活非常有熱忱的低碳人士。其中一個心願是要做健康簡單的素食,所以她非常專注研究菜色的搭配,因為若要健康天然,就必須儘量減少加工,所以,食材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就如藥師配藥般,配方對了,儘管在平凡不過的食材也能在相互映襯之下變得更加有魅力。和外國人對比之下,港人做的素食。真是平和且實際許多。

  CHRIS 說“其實,生機飲食是一個概念,是推廣一種節約能源又儘量少用調味料,專注於品嘗食材的原有鮮味。”然而越簡單,越自然,越精彩,才是她的經營態度。SOLAND是位於中環舊式建築房的樓上鋪,非常不顯眼。而且營業時間僅限於每天的12點到下午3點(私房菜則需要另外預定),說白了就只是做一個午餐時間,若不是因為口碑好,是非常難維持的。而餐單是每天由老闆說得算,但可以自由搭配例湯、飲品、主食是飯或義大利面。由於餐廳是走小型資本經營路線,所以如其要競爭而延長營業時間、加大力道去賣廣告或搬去一些人流更加集中的地方,不如集中火力做好午市,用優惠套卡的方式吸納會員,和做好電話預約送餐服務。儘管非常不方便,但SOLAND還是會提供能多次使用的高密度塑膠微波飯盒,並在飯市過後進行回收。

  “雖然麻煩,但為環保,大家都應該出分力。” Chris如是說。

  生機飲食看似要花很多錢才能享受,其實相反,因為它不需要經過烹調,只需要一個高馬力的攪拌機和一個天然食物風乾機,就能滿足非常多的菜色的製作要求。省電與省力,更能節省金錢,只需做些細心搭配,一碟精緻、高雅的菜就展現在你的面前。

  最後希望大家茹素快樂、祥和自在。

圖/Life Cafe、SO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