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入香积寺

到西安时,火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

 打电话给心一师兄,师兄告诉了我乘车路线。并热情地说会通知寺里的僧人为我开门。

 公交將我放到香积寺村学校呼啸而去时,天已黑透。等了许久,不见的士,通往香积寺的小路上寥无一人。

 提着行李的我,环顾四周,心里开始七上八下。

 远远听到声音。出现了四个妇人。

 我上前问路。妇人们指着遥远处说,到香积寺需走15分钟的路程。

 我说我怕黑,希望她们陪我们一起进寺。

 妇人们欣然答应。

 我紧张的心放了下来。早听说此地的民风纯朴,果不其然。

 终于到了。在寺门口和她们挥手作别,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惟于心中祝福她们一生平安。

 黑暗中,法师们念经的声音传响而至,庄严和穆。一道寺墙,似乎將万丈红尘一下子就隔了开去。

 举首满天星斗,似在冲我微笑,它们也许在说:到家了,一切都好了。

 是的,当我甫一踏入这寺门,便有种归家的感觉。一切显得是那么熟悉,那么自然,那么亲切。

 突地想起昔日读到的王维的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

 寺内星光如水,淡淡的花香携御着法香悠悠。营友热情地招呼着我。

 香积寺,我来了,我回来了。心直如这美夜般淡谵清明。

(二)爬塔
我们先来报道的人,白天最大的幸事,就是有时间在寺里熟悉环境。

 寺里种了许多草木花卉。娇艳的木槿,妩媚的月季,还有像铃铛般的剑兰,常青的松柏,高大的银杏错致间互。

 寺里的那些猫狗,皆是安静地蜷缩于一隅。

 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要数位于禅寺西面的善导舍利塔了。此塔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即公元706年。是淨土宗二世祖善导法师的衣钵弟子怀诨,为祭祀善导大师圆寂而营建的 。此塔为一正方形密檐式仿木结构砖塔,现存11级,高33米,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上嵌有砖刻的“涅磐盛事”四字。塔身四面并以楷书刻就的金刚经。守塔的老法师在太阳下读着经书,是那么专注。

 种晶师兄对老法师说:我们想扫塔。老法师欣然应允。

 进塔才知道,须得经由木梯才得至塔顶。木梯虽极结实。但在我等,亦每踏上一个阶,心也会惶惶然。

 当见最后一个木梯几乎是垂直的时,我开始害怕犹豫起来。大家都鼓励我,没事的,你一定行。

 终于爬完这些令我胆颤心惊的木梯子,到达楼顶,眼界豁然开朗。习习凉风袭来,一身冷汗被风瞬间吹干。

 原来人战胜自己,所需的勇气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已。同参的鼓励短短几句,产生的力量却是无边无际的。

(三)往生的小猫
回宿舍时,见路边一只小猫在阳光下睁着大大的眼楮。浑身的毛几乎脱光。

 一位师兄从它的身上捉出了一只只跳蚤。杨师兄马上念起往生咒来。我们商量着要將小猫埋掉。

 念咒的杨师兄说:让它在此停留一二天。有些动物并没有完全死去,有时候可能是假死。两天后如果它没有醒传过来,我们再安葬它。

 虽然短短一天,我们已经对寺里的这些猫猫狗狗产生了感情。

 那只名为“东东”的狗时,只要吕师兄呼唤,便会扑上来撒欢。

 记得读过朱天心的《猎人们》,作者便是將那些家猫野猫写得动人之极。在作者的笔下,猫已经不再只是宠物,是朱家男女老小的玩偶,而是一群独立自在的主体,各逞其能在人类支配的环境里寻找一点点空隙,争取一份存活的空间,是与人类相同的生命。

 对动物们的生命尊之重之,我们人类的生命也会得到丰富。

 我不会念往生咒,如今回想起来,我至少应该双手合什,口颂阿弥佗佛。希望它能往生极乐。希望它往生时剩下的只是温暖的、和善的记忆。

(四)早晚课
梆梆梆,早课的木板声响起来了。在凌晨里,这样的响声无疑在警醒。

 当钟声响过后,便是早课的正式开始了。

 我们分男女两列鱼贯而入。

 殿内莲花灯明亮,檀木的薰香若隐若现。经幡飘飘,显得宁静庄严。

 本昌师父的念诵,中气十足,雄浑有力。众僧和居士一同吟诵。有专司鼓、引磬、木鱼的僧人。这些法器没有经过允许是不能随意触摸的。而且要敲击的僧人,也必须穿着正式隆重的僧服,洗淨双手。

 我没有念诵集,于是紧闭双眼,双手合什,原来早晚课的念经也有巴赫清唱剧的恢宏。原来要专心地听念诵也需心境平和,无一丝杂念。

 后来寺院送我们没有书的营员每人一本念诵集。上面有一些字我不认识,当精神偶尔开小差时,便不知道师父们念到何处了。能不让人生惭愧吗?师父们都是背诵出来的,而我们有书还诵得结结巴巴。

 淨空法师说,早课是我们提醒自己,晚课就是我们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我的言语有没有过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晚课。

 念佛必须要把自己的贪嗔痴慢念掉,早晚课也要把自己的五欲六尘来念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这样的念佛,这样的做早晚课,才真正有效啊。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做早晚课也是有益身心的。

 当我们唱颂那些咒言时,那是在吸气,吐气。

 当我们起身俯身拜拜时,是非常好的上下运动。

 当我们绕殿而行时,无疑是最好的慢走。

 所谓晨钟暮鼓,原是在警醒我们,做好自己的功课。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

(五)行堂和过堂
在斋堂朴素的长条木桌前坐下,你无须费力去辨别哪一只碗,哪一套餐具是“我”的。你只管安静坐下就好。与通常吃饭不一样,在这里你会觉得自己无法不安静,不让自己只心怀感激,对食物,对生命与生活。你会觉得这世界是所有在的人的。

 本昌师父说:吃饭是很神圣的事情。要端起碗,挺直腰,不要随便喧哗。喝粥不要有吸粥的声响。馍不要一大口吃掉,要撕成小块,这样当碗里有油汤时,能將碗擦淨。添菜或饭时,要將碗放至桌边,要多少添多少。手中的筷子便是尺度。添多少,筷子便向碗中指明。吃完后,將碗放于桌边,用筷子比比,不超过桌子,恰好在桌边。

 在佛堂吃饭叫“过堂”。而帮我们打饭菜的师兄则是在“行堂”。他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行堂”,动作自然会有些虽然笨拙。但那份认真,那份执着,给人以是在普渡众生般的担承着大责任,许大虔诚,大智慧的。他们脸上的那份凝重,那份真诚,让我为之心生感激与悟来。

 女营员在饭后是洗碗擦桌和摆碗的。擦桌时想来我是在划胡子般,没有章法。带队的师兄对我说:来,我教你怎样擦桌子。他將抹布摊开,又细心地折好,一行行地擦起来。桌上的水纹显得很平整,很和谐。我惭愧起来。擦桌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要知这也是在行佛事呀。將桌子擦得如镜般透明时,也是在將心擦亮。阿弥佗佛,擦桌,擦桌。

  后来我们转到了观音院,行堂的师兄们与我们之间这种一比一划,愈见灵犀。在观音院用的白瓷碗,透着女性的温婉与淡雅。而香积寺和观音禅寺用的是粗瓷花碗,却又有别一番的质朴。

 早上六点,中午十一点半,晚上六点。为了我们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营员,斋堂的师傅们费了多少心血?当我们去参观另一个寺院夜晚回来晚了时,观音院的师傅们还担心我们没有吃晚餐,而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晚斋。这其中的用心我们又如何不感恩。

 大锅饭虽然油水少了些,但这样大家一起吃饭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们珍惜每一次行堂和过堂,珍惜这难得的天南地北的法缘。

(六)美味的橙汁
閒时,我们会帮师父们做些小事。比如將蒲团拿出来晒晒,然后放到大殿。我们晒,阳光下蒲团也晒﹔我们流汗水,而蒲团流走霉味。我们会由此问问自己的心是不是很时间旧了,也已经长霉了?也该像蒲团一样晒晒。

 人若希望离苦得乐,获得自由,就要开悟自己的心。

 我们要开悟自己的心,像阳光一样普照万物,

 只有在明亮的天空下,看一切才都无障无碍。

 把心打开,让太阳照进去,心才会明明亮亮的。

 打扫院子时能听到秋虫的呢喃。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这些虫子们都在欢鸣着。还有成群的鸟儿飞过头顶。

 这样的感觉很久没有了。

 虽然在禅房里没有风扇。我们贴着祈福的神位却没有丝毫的热气。知客僧师父给我们端来了金黄的橙汁。橙汁入口香甜无比。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橙汁,怎么没有如此美味?是没有冲得师父这么浓,还是此时的心境很满足?

 我们欢喜,我们在一步步向佛靠近。

(七)经之乐
楞严经中文殊菩萨独赞观音耳法门,实是有个最大的秘密在其中——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

 在香积寺听宽严法师的讲经,在观音院听果宣法师的讲经,无不是越听越欢喜。

 两位法师讲法贴近生活,极其诙谐却不失其庄重严谨。常常听时,在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后,会有一些顿悟生出。

 將信仰落实于生活,將修行落实于当下,將佛法融合于世间,將个人融合于大千。他们如是说,亦是在如是做了。而我们也一样能做到,该去努力做到。

 古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

 我想两位法师已证得佛果的“大智资粮”。

 宽严法师会各种唱颂,而果宣法师则是中医高手,还是许多孤儿的母亲。

 当我们转到观音院之时,那是夜晚。天还明时,在桔色光线的蒙古包里,我们感受到果宣师父的大慈悲。

 为了我们这群迷途羔羊般的弟子,她连夜从外寺借来了极有风情的蒙古包,还有簇新的床,被套,脸盆与热水瓶也都是新的。果宣法师做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我们能感到如家的舒适而已。

 当我看到包外那些威武的图腾时,明亮的阳光如同一阵大雾浸透了这里的森林,它们在远处大殿的琉璃之瓦上停歇,彷彿是在擦拭着好让所经过的一切皆感受到自己的博爱一样。我看到了远处山上三面观音的慈容。

 两位法师既讲经,又讲故事,既歌唱,又说谒子。热闹之时,宛若一场摩登歌友会。

 佛经、佛乐之美,当真是清新自如。

 让我们记住两位法师说过的话:生活在当下,应该时时以感恩的心,勤奋的心,坚定的心,当下的心来生活。

(八)两碗茶
第一碗茶喝在观音禅寺:
彼时很热。不过当我们盘坐于千年银杏下时,心却突地凉爽起来。这棵千年银杏,其叶嫩绿鹅黄交织。一些掉落在地上黄了的,被我们捡起来,夹在挂于脖上的证件中。前面是佛像,后边是银杏叶。历史的经久,沉重似乎一下子均担承在了我们这些置身其间的人身上。银杏树,与菩提一般,似乎天生便是为了记载时光流逝之河的过去未来的。单是银杏两字就让人浮想联翩。

 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树木里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据说食用白果能养生延年。银杏在宋时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我在南方时几乎没有见过银杏树,而如今在终南山见了,真是满心欢喜。

 银杏用一片片叶撑出一柄巨伞来,似乎遮盖住了所有的今生往世的许多烦恼。是风吹了树,还是树带来了风?又或许是悟宣师父的出现带了肃穆祥和?师父很严肃,不苟言笑。这大约于他曾在窑洞里独自修行了三年有关,也许他本身就是个严谨的人。

 师父请我们喝茶。这寺还有一寶,便是银杏树下的古井泉水。用此泉水泡得的茶,茶味醇厚绵长。

 师父问:知道茶该如何喝吗?

 用心喝。有师兄如是答。

 师父憨厚的脸上出现了笑意。师父虽不擅言辭,但在喝茶时,也教了我们许多茶之道。就在品茶的间隙,他还为我们展示了做行脚僧的随身行李。用藤编的小提箱里,是一针一线缝出重约几十斤的袈裟,和一双僧鞋,一只钵。简陋却不会让人觉得简单。

 师父如同我们喝的铁观音,酽浓醇厚。也如这千年的银杏,让人安心。

第二碗茶是喝在敬业寺:
爬过了千层的石阶,到达山顶本如师父静坐之地时,已是晚上七点。我们每人无不都是满头大汗。

 本如师父已在室外准备了蒲团。待我们坐下,便奉上茶来。本如师父的茶碗如饭碗。在我们品茶的时候,师父讲起了他八十年代初入佛门的故事。

 说刚入佛门那晚,午夜感到腹上有些动静。用手电一照,原来是两个小松鼠在自己的肚皮上欢快地跳跃。

 修行既有孤独也有快乐。孤独时连个鬼说话也没有,快乐时山中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同在。这令我想到那位疯狂的尼采说的:孤独是家。孤独是家,因为你其实并不是孤寂单独着的,在那时,你是以心于世间万物万事交融着的,你就是世界的本体,是你的世界,你的大千。

 夜愈发深时,于这静谧里,本如师傅的话语好似泠风徐徐,透彻了我们的心灵。此时一轮弯月如钩,色若红似金。

师父带我们唱起敬业寺的寺歌:

昨夜访禅登峦峰
山间只一片雾朦胧
水月镜花 心念浮动
空不异色 色不异空
回眸处
灵犀不过一点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南山鸣钟
声声苦乐皆随风
君莫要逐云追梦
淨业落红
叶叶来去皆从容
君何须寻觅僧踪

 离别时,我们皆生依依不舍之情。打着手电筒宛如一条火龙往下去,回首山顶,师父宛若在明月星河里。此时的师父如同山间的清风,正与我们结伴同行。

(九)拨除荒草 禅心古琴
观音禅寺有一片荒草。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片荒草。

 悟宣师父说除草就是除掉我们心中的荒草。

 我们一边拨草,一边念号。当许多同修在一起时,草很快被拨去。

 有一位小师兄帮我们锄草。他从来没有用过锄头,锄起草来歪歪扭扭的。也没有如此这般样流过汗水。他的脸红彤彤的,很欢喜地对我说:这样除草真好。

 除完草后,师父请我们吃西瓜。瓜此刻甘甜清冽极了。

 丝桐合为七弦,中有太古声的古琴登场了。有如古远之意的静逸之美,有如君子间的恬淡之交往,其音纯粹如天籁。如佛经所云,胜殊妙音。

 琴音微弱却直指人心。我们心中也有一把琴,她永远都在弹奏着《流水》、《阳关三叠》、《梅开三弄》,弹奏着《心经》,弹奏着《大悲咒》、《金刚经》,从来就是我们的知音。只是我们忙于红尘俗事,被凡尘里的嘈杂包裹得沉重了,却忘了自己心灵本有的安宁祥和之本来。

弹给自己听的,只有自己能听到。我们安静了,宽坦身心了。便自然放心。

 如是荒草,自在那里随处蔓生,是大无为否?或者本就是没有,而是我们以为是扰乱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这样吗?

(十)朝拜的喜悦
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那些虔诚信徒的朝拜,在西藏那坎坷高原,顶着严寒,不顾艰辛,为了心中的祈愿,三步一拜,似乎这世间没有能阻挡他们的。而且还听说他们的祈愿大部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

 我们在头天晚上沐浴更衣,只是为了有一个洁淨的身体和心灵来朝拜。我们低下高傲的头,匍匐在菩萨的足下,从山下一直拜到山顶。我们口颂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傻。好像回到了童年,我又是天真无邪的孩子。

 观世音菩萨,你听到了我的肌肤接触到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发出的声鸣吗?你看到了我浑身的大汗淋漓了吗?你知道我为了走进你而气喘吁吁了吗?

 我们随着风走进你,随着满山的绿意走进你,随着鸟儿走进你。

我想起那首我们反复在唱的歌曲:

观音菩萨如秋月,阿弥陀佛顶庄严。慈光普照度众生,一心顶礼观世音。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

 我见到我身后的一位师兄泪珠和汗水从眼眶内额头上不停滑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是喜悦的,因为那一瞬间见到了我们内心的慈悲。

 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是轻松的,因为那一刻感觉到了我们内心的圆满。

(十一)抄经的功德
无着菩萨曾说抄经有五种功德:如来亲近,摄福德﹔赞叹法及修行,天等供养,灭罪。

 抄经,亦称为写经,即是用最虔敬的心来抄写佛经。抄经约起源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写经的材料,大多使用贝多罗叶,后来渐渐有素帛、金 、竹帛、纸等。

 昔日佛陀转世过去未来为求法,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析骨为笔。想来真是惊天动地。

  心一师兄和赵老师两人皆是书法大家,得此因缘,我们便得以有这不可思议的功德。心一师兄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书墨用品。而赵老师前几夜不眠不休,为我们每人写了一副书法作品。字是观自在,不二法门,观世音等。或正或行或篆,或雄浑,或质朴,或娟秀。此等用心是勉励我们这些刚走入佛家淨土的人们,能得常持衡守之心。其实字非在字,书非在书,而在起法起度者。

 在金碧辉煌的观音阁里,坐在明黄色的软垫上,想起弘一大师曾说:“堂中庄严, 旗铃佩,周布香花,每事严洁。书写之人,日受斋戒。將入经室,夹路焚香,梵呗先引,散华供养,方乃书写。香汁合墨,沈檀充管,下笔含香,举笔壮气。逮及书就,盛以寶函,置诸香厨,安于淨室。有斯精诚,每致灵感。”

 执起毛笔,虽然以前我也练习过多年的书法,但却从来没有像今日般肃然恭敬,反复地写,反复地写。经文中所蕴涵的澈悟,便如雨露般透彻于你的灵魂里。铺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看弘一大师的手笔,不禁叹汉字的玫丽,叹鸠摩罗什大师译经的功德,叹此时我们將拥有如雪如冰的心境。

 世界上没有比汉字更绝美的文字了。

 世界上也没有比佛语更精妙的语言了。

 世界上也没有比抄经更让自己接近心之菩提的了。

(十二)传灯晚会
当一大群国学书院的孩子们出现在传灯晚会时,我们羨慕他们的稚气可爱,更羨慕他们的更近地接触到德善良知。

 在宽严法师身着赭红喇嘛袈裟,长达半小时的诵经过后,开始点燃法会的火种。大火燃烧,直冲云霄。善众或手捧琉璃明灯,或手捧莲花寶灯,金黄的光映着我们的脸,映着我们无边的喜悦。长龙般的队伍鱼贯缓缓而行,环绕着广场。灯的光华在夜里如点点星子般无声闪烁,连成了一个地上的银河。宛若佛陀的智慧之光穿越着那漫长时空之黑暗,无始亦无终,將生命的过去与未来联系到了一起。

 山上的风大,我们手护明灯,一盏灯灭了,马上就有人静静地帮他点燃。我们的心如光般,先是一点点,再是一条条,然后是一个银河。这样的灯光不会有影子,在时空留下阴暗和盲点。我们的光是满的,又是空的。是纯然的欢喜,纯然的安详。而我们今日以后的道路上,有这么多的光陪伴着我们,有佛菩萨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

 点一密明灯,燃希望之火,照亮黑暗的每一个角落。罫离迷惘 ,解开疑惑,以心海天遨絿。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欢喜自在心开阔,不沾尘埃,菩提静坐,开莲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