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刮舌苔嗎?

 

 

文.授權/周莉蕙醫師
版權/蕃茄小屋

  診是中醫四診中「望診」的一部份,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習慣性的刮舌苔,往往會造成中醫師的誤判。

  舌苔是舌體背部所散布的一層苔狀物,成分相當複雜,主要由脫落的舌粘膜角化上皮細胞、唾液、口腔細菌代謝物、黏膜細胞剝落物、食物殘渣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牙醫師認為避免這些細菌和毒素等因咀嚼、吞咽和唾液的沖洗,再度進入體內而增加肝、腎的負擔,所以建議刷牙之前要養成刮舌苔的習慣。但中醫學認為舌苔是由胃氣而生,『脾開竅于口,口主迎糧,又為胃之門戶。胃為五臟六腑之大源,臟腑皆稟氣于胃』,也因此中醫把它當作疾病診斷收集資料的一個途徑,一個原原本本反能臟腑的現象,所以被刮過後的舌苔就大不相同了。

  一般來說,舌苔的顏色有白、黃、黑、褐等顏色,健康正常者的舌苔顏色應該是「淡紅舌質、薄白舌苔」。如果舌苔由薄而厚、由少而多,意味此人體內的病症正持續進行中;假使舌苔由厚變薄、由多轉少,則表示病氣逐漸消退。另外,舌苔呈白濁者,顯示此人有便秘或胃腸方面的疾病。呈暗褐色者,表示患者有嚴重胃炎,且舌頭表面已被真菌感染。呈黑色者,意味熱疾病重。由舌苔之白黃,可辨病之寒熱;由舌苔之薄厚,可辨病之重輕;由舌苔之變化,可辨病之轉化。

  中醫最講陰陽,其實這只是對事物最簡單的二分法,例如人的背面是陽,腹部就是陰;喜歡好動者就是陽,很宅的就是陰。維持人體活動看不見的溫暖能量就是陽,營養身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看得到的流動液體就是陰,這包括了津液,血液,口水,腸液,胃液,內分泌….等等,都可以算在內。飲食入胃,化為精微為身體所用,若脾胃運化失職,這些吃進去的水穀,會成為代謝廢料,無所不在地沉積在體內,水則為『飲』,穀則為『滯』。這些代謝廢料,就成為一些髒濁之物,中醫稱為『濕』,表現在舌苔為厚膩,在胸為悶,在肺為咳,在胃為嘔,在心為悸,在肌為酸,在骨為痛,表現到全身,時時覺身體重倦欲眠....等等,若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尿酸......等也可視為是一種『濕』。所以舌苔厚時,身體的濕水飲痰就重。而舌苔剝苔,甚者舌苔光光的如鏡面,稱鏡面舌,這類的病患多為陰血虛,也就是之前所說的液態物質不足,這時是要養陰血的,簡單的說就是加水。所以一旦舌苔被刮,甚至過度刮到剝苔或過淨,原來是濕重的人,中醫師卻認定陰血不足而需養陰血,這豈不反其道而行,嚴重誤判也誤治。

  記得以前流行斷食,就因為進食軟食,流汁食物,使清除舌苔作用減少,而造成舌苔堆積而增厚。而發熱,會使機體新陳代謝增加,舌的血液增多,舌乳頭易于過長。溫度增高時,酵母菌繁殖也成倍增長,進而在舌上積存而成苔。另精神緊張者,可使口腔酸度增加,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長,使舌苔增厚。所以當您的舌苔增厚時,在考慮看中醫之前,別再刮舌苔了。要刮也請等看完中醫師之後再刮吧!

作者簡介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幾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cho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