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學

 

文.圖.授權/周莉蕙醫師
版權/蕃茄小屋

 

  人問中醫四診中的切診部位是在哪?如果正確,我感覺在按寸部脈象時都會感覺不到脈象或是被關部的脈象所干擾?是我未到功夫~還是這是正常的呢(或是按錯位置@@!)?還有在醫書上的趺陽脈指所指的胃脈,是否就是右關的脾胃脈呢?

把脈時,醫師與患者是面對面坐著,醫師的右手把患者的左手,左手把患者的右手。以三指來定位,中指先從高骨(橈骨莖突(註:圖1))部位的橈動脈往內摸到脈搏(是關),食指跟無名指自然並隴,那食指的地方=關前(遠心端)定『寸』,在腕痕紋下。無名指在關後(近心端)定『尺』。三指應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體。

而小兒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參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參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脈診很早就受到了中醫的重視。西晉•王叔和的《脈經》記載了廿四脈。明•李時珍在《瀕湖脈訣》增為廿七脈。明•李中梓《診家正眼》再擴充為廿八脈。但脈學始終是「心中易了,指下難明」令人霧剎剎的境域。

記得剛開業時,有些患者一來,手一伸就不再開口,我就吐嘈說,「中醫看病又不是看相,要看相出門右轉再走一公里,謝謝!!」但隨著接觸的越多,就越了解自己的差勁。確實是有很厲害的醫師看診是『無須病家開口,便知病情輕重』憑脈辨病開藥的,而且門庭若市。

也有醫師單單以病位點就把得出患者身上腎結石有幾顆,也可精密到幾公分,三指簡直可媲美超音波、x光了。還有一位前輩,把他兒媳婦脈是懷女生,他兒子說超音波照出來確定是男的,結果生出來還是女生,他兒子也瞠目結舌。

但畢竟這些很厲害的醫師是少數,不可能一把抓每位醫師都如此。所以,幾近九成以上的醫師,還是四診同參的,都是先望、聞、問後,繼之以切診,一道道的 double check確診之,再將脈診與前面所蒐集到的資訊作一番對比驗證,是否脈證相符。如果無誤,才從這些搜集的資訊中,推出病因病位,病性病機,從而處方論治。由此可見「望、聞、問、切」的順序實在是有它內在邏輯推理的意義,是屬正規常法。

雖然對上述厲害醫師們生出望塵莫及及深深的崇拜外,把脈的原則,最基本還是要把握住脈的「浮沉、遲數、虛實、滑澀」。

「浮脈主表,沉脈主裡」,浮就是輕取即得,漸漸往下按,感覺漸漸輕,一般多數是指表證。而沉脈是輕輕摸沒有,重按才把得到,所以有些人左右寸的脈會把不太到,是心或肺虛。這類的人,他們的主訴里多少會有「累、疲勞、很虛、精神不好、頭昏沈不清楚。」

正常脈的至數是一息(一次的一呼一吸)四、五至之間。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都是遲脈。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都是數脈。按計時法算,每分鐘脈動50次以下為遲脈,正常的至數每分鐘60~90次,若超過正常脈的至數則為數脈。小兒脈的至數當另論。

虛、實脈,簡單一點,是脈有力無力,而脈的流利程度是用滑(如珠滾盤)或澀(如刀割竹)來表示。

而一般認為的「趺陽脈」又名“沖陽脈”。古代三部九候遍診法的切脈部位之一,屬足陽明胃的經脈,用于侯脾胃。此脈位于足背上踝關節前橫紋的兩筋間(解谿穴) 前一寸五分的脛前動脈搏動處。但,在有些全息病位點的脈學上,趺陽脈是指關脈而言。

作者簡介: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幾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cho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