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之旅:西北遊系列之--藏经洞沉思  文/自心

 到敦煌,遊莫高窟,享受东方最古老而完美的洞窟艺术的薰陶,在几年前,这仅仅是个梦想。当我真实地踏上了这片圣土时,许久分不清是虚是实,是幻是真。直到我领到一把参观洞窟时用以照明的手电筒时,才确信自己已梦幻成真。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传说秦建元2年(西元366年),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遊至敦煌鸣沙山,忽见对面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状似千佛,遂在此开凿了第一个佛窟。此后,历朝历代连续凿建达千年之久,于是,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保存完好的佛教洞窟。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洞窟便是着名的16窟。1900年,道士王圆禄在此窟北壁发现一藏经密室,内藏自三国魏晋至北宋时期的各种经卷、文书、汉字写本、印本、划件及许多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近5万卷。它们数量浩大、种类繁多、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发展的珍贵史料。藏经洞发现并开启后,因一直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致使大批稀世珍寶流失国外。因此,此窟是最令国人感到愤慨、痛心和耻辱的洞窟。籍着遊客手电筒的聚光,只见藏经洞内除一尊僧人坐塑和后壁一幅模糊不清的壁划外,已空无它物。

 在藏经洞经书博物馆内,面对着大量被掠夺文书的影印件和复制品,我惊异自己竟有一种很复杂、很叛逆的心态和感情,老实说,我没有常人的仇恨心和耻辱感,看着那些珍贵的文物在历经磨难,易主若干载后仍能完好地留存于世,我只有欣慰和悲喜交集。这如同一个贫困的母亲,得知自己流落在外的孩子能健康平安地生存下来,她所有的担心、焦虑和骨肉离散的痛苦都在一瞬间得到缓解,此刻,她只有心满意足,无意是非得失。

 爱一样东西如母亲爱孩子,唯其真爱!

 莫高窟的艺术珍品再世于一个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实力薄弱的时代,其命运就注定非流失即损毁,我们当然不希望祖宗留下的寶贝流落他乡,但更不忍心它们毁于战乱、贫困和愚昧。我甚至能理解王道士当时的心情,当他看到自己珍爱的经卷受到政府官员的冷落,并被各级贪官汙吏层层劫掠,流散民间,不禁由衷地对第二次来敦煌的斯坦因说,他后悔没有听蒋师爷的劝告,接受他的款子,將所有卷子转让给他。正因为如此,斯坦因和希伯和之流才有机可趁,各国列强才能打着“拯救文物”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来搜刮。因此,我们应该愤慨的是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如果说王道士无知,不懂艺术无价,那么,当时敦煌的知县严泽、汪宗瀚,道台廷栋,甘肃学政叶昌炽,还有清宮中的官员们,他们大都官居高位,学富五车,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王道士赠送的经卷后,又有谁真正关心过敦煌卷子、认识到敦煌卷子的价值呢?他们对大批稀世珍寶的发现和保护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责任感甚至不如王道士。当代艺术家若张大千,在临摹莫高窟壁划时,随意剥落外层壁划,使壁划原貌遭到破坏。文革期间,人们借破“四旧”之名,毁坏的文物不计其数。敦煌境内的鸣沙山月牙泉,原有数十间古建筑,内有精美的彩塑、壁划和大量珍贵的匾牌,也在文革中被摧毁殆盡。近年来,文物被盗卖,古墓被滥掘的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名胜古迹则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旅遊点,部分遊人在一些古建筑上乱写乱刻,人为损坏严重。就连莫高窟,也因参观的遊人太多而使壁划受到损伤,故艺术家、考古学家不得不痛心地呼籲:为保护文物,请关闭莫高窟。国家没有好的文保条件,国民亦无良好的文保意识,即使那些珍品有幸不被外人掠走,其命运又將如何呢?因此,我们应该羞耻的是自己的愚昧无知。

 在经书博物馆里,我看到的事实是,藏经洞中的文书,凡流落在国外的部分,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而私藏在国内官员们手中或流散在民间的一部分,却在数十年中屡遭劫难。所以,凡事都不要立刻妄断它的好坏,重要的是结果。现在看来,那些珍贵的经卷流失国外不一定是坏事,它们并没有被斯坦因、希伯和们据为己有,而是被妥善地保存在国家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里,今天,我们至少还能看到它们的原貌,何其有幸,又何耻之有?

 艺术本无国界,其价值和魅力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博物馆所能佔有得了、收藏得了的。那么,我们失去了什么?又为什么要伤心呢?如果硬说是掠夺的话,被掠夺的也只是物质文物,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物掠夺得了吗?它们只会随着被掠夺的物质文物在异域它乡开花结果,得到广为弘扬与传播。恰如随风吹落它乡的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如此看来,谁掠夺谁,谁入侵谁,又如何介定呢?所谓的民族气节、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都是一种狭隘的意识,它们遮蔽了我们远大的目光,阻碍了我们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更玷污了人类共用任何美好东西的崇高品质。

 一切惊世之作皆是人类的共同财产,真希望有一天,人类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时候,就不会发生“破四旧”、“炸巨佛”之类有损人类文明的事情,而像文保这样的工作也將成为世界性的,任何一个有能力、有条件的国家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这项神圣的工作,不再分别国内国外、本疆异域。也不再理论谁是谁非、得失荣辱。

 在参观莫高窟的整个过程中,感觉不仅仅是在欣赏洞窟的建筑、雕塑和壁划艺术,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一部内涵丰富的古代艺术史。它残破却珍贵,陈旧却厚重,淒苍却美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无盡的暇思.....